冠軍是這樣“煉成”的 返回列表頁>>
——壽險福建龍巖中心支公司業(yè)務主任黃玉曼和兒子、奧運舉重冠軍張湘祥的故事
成長故事
2008年8月19日下午3點半,廈門高崎機場。
“家里的花有 沒有被踩壞啊”,很喜歡伺弄花草的黃玉曼剛見到丈夫張雨和,就開始打聽起寶貝花草的情況。從張湘祥入選奧運軍團那天起,黃玉曼家的門檻就幾乎要被訪客踩爛 了,最多的一天,黃玉曼連軸轉地接待了16撥記者的采訪。張湘祥奪冠之后,黃玉曼雖然身在北京,但參照兒子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奪得銅牌的接待經驗, 她已經完全可以想象出家中的“盛況”了。
8天前,壽險福建龍巖中心支公司業(yè)務主任黃玉曼的兒子張湘祥在北京奧運會男子62公斤級舉重比賽中橫 掃各路對手。奧運奪冠的勝果,照亮了張湘祥的人生,而作為他的母親,黃玉曼既用獨特的方式培養(yǎng)了一個奧運冠軍,也憑借自己的努力,在太保開創(chuàng)了一片天地。
黃玉曼的成長之路:兒子是冠軍,我也是 “冠軍”
好強女人的人生選擇
高中畢業(yè)后,由于“文革”原因,沒能繼續(xù)學業(yè)的黃玉曼考了高壓容器電焊執(zhí)照,成為當地僅有的兩名女電焊工之一。一個女人要干如此高危的男人活,著實不容 易,更何況黃玉曼當時還是所有焊工中收入最高的一個,可見工作強度之大。問她怕不怕,黃玉曼的回答倒也爽快:有什么好怕的??!
2000年,因為企業(yè)改制,45歲的黃玉曼從味精廠下崗之后,在家賦閑了好一陣子,可好強能干的她卻總希望能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發(fā)揮的崗位,靠自己的力量 過好實實在在的日子。加盟太保前,黃玉曼曾去當地各家保險公司“考察”過,終于在太保,她找到了與自己期望所合拍的企業(yè)文化氛圍,一次激情洋溢的產品說明 會,太保同仁一個發(fā)自內心的微笑,讓她在2006年3月成為了太保的一員。
愛太保,要做就做最 好
黃玉曼在新人培訓班上就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欲望,她生怕自己年齡大、基礎差、記性不好,所以就比別人更用功。在整個中心支公司里,就屬她的筆記本寫得最 多,用得最爛了。尤其是面對那些曾一度把自己繞得“暈乎乎”的條款,黃玉曼更是狠下苦功進行鉆研,一份計劃書往往要試講好幾遍,在同事這里過了關,才會拿 去展示給客戶。而現在,黃玉曼已經完全攻克了條款難關,說起公司險種來,已是如數家珍,倒背如流了。
別人能做下業(yè)務,為什么我就做不下來呢,遇到困難的時候,不服輸的黃玉曼常常會用這種方式來刺激自己。有了這股犟勁打底,黃玉曼在入司當月的業(yè)績就達到了 轉正標準。
現在,黃玉曼常跟伙伴們說:簽單要有霸氣,做人要有骨氣,做事要有個性。在專業(yè)方面,她就是這樣一個“霸道”的人,正因為對自己的專業(yè)知識和服務能力充滿 自信,她才有這樣的說話底氣。這次在去北京觀賽的火車上,黃玉曼隨手帶去兩份卡式保單,結果還沒下車,保單就已經被簽了出去,人走到哪里,保險就說到哪 里,這應該就是一個保險人的職業(yè)敏感吧。
壽險行業(yè):改變她,成就她
得知黃玉曼成為太保營銷員之后,張湘祥對媽媽的選擇非常支持,并表示:媽媽的選擇一定沒錯。為了用實際行動支持媽媽的工作,張湘祥還特意給她買了一個展業(yè) 包,而他本人也曾參加過中心支公司舉辦的產品說明會,還用自己的明星效應,帶動不少同學和朋友成為了太保的客戶——黃玉曼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,張湘祥的鼎 力相助自然也該記上一筆。
成為保險人之后,職業(yè)需要和與客戶的接觸,使黃玉曼變得越來越年輕活躍,也越來越職業(yè)化。連她自己都說,重要場合穿 職業(yè)裝,佩戴分公司的愛心徽章,這已經成為了習慣。
媽媽的改變,作為兒子的張湘祥也是看在眼里。有一次,張湘祥來公司參加產品說明會,有同事 就指著臺上正在介紹產品的黃玉曼問:“你這么長時間不在老媽身邊,會不會忘了她長什么樣???你看看她現在跟以前有什么變化?”張湘祥笑著說:“開玩笑,我 怎么會忘了老媽的樣子,不過她現在看起來倒是真的比以前‘職業(yè)’多了?!?/p>
經過努力,黃玉曼的業(yè)績節(jié)節(jié)攀升,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。去年第一季度,黃玉曼被壽險福建分公司授予“分紅險”銷售能手稱號,躋身省內高峰會會員行列,并榮 獲“百強精英”殊榮。今年7月,黃玉曼以優(yōu)異業(yè)績晉升為業(yè)務主任。在此后分公司舉行的“我也要奧運”業(yè)務競賽活動中,黃玉曼又以中心支公司的頭名業(yè)績提前 鎖定了一枚“奧運太保金牌”,連同兒子的這枚奧運金牌,張家真是“雙金”閃耀,雙喜臨門了,有人跟黃玉曼開玩笑說:“你現在可以享福了,不用再干啦”,可 她卻笑著蹦出一句:“哪里,我還要做督導呢!”
隨著黃玉曼在保險事業(yè)上越來越一發(fā)不可收拾,張家的“管理結構”也悄然發(fā)生變化,從原先的男主外、女主內,變成了女主外、男主內,張雨和開始“退居二 線”,樂呵呵地在家洗手作羹湯了,而黃玉曼則成了在外沖鋒陷陣的“主角”。
張湘祥的成長之路:媽媽“傻”,兒子也 “傻”
國內不少體育冠軍都是因為從小家境貧寒,而自己又很肯吃苦受累,所以最終成就了冠軍夢想。而張湘祥的家境并不差,之所以走上舉重之路,完全是他自己的選 擇。這些年來,張湘祥一直朝著一個方向前進,幾乎沒走什么彎路,在這個過程中,黃玉曼“功不可沒”。
歪 打正著的開端
童年時期的張湘祥是大院里出了名的“皮大王”,8歲那年,黃玉曼決定在暑假時把兒子交給自己的 同學、一個體校負責人“照顧”。目的很簡單,就是在自己上班時,兒子不再到處“惹是生非”,而且順便為自己的小胖墩身材減減肥。
張湘祥最初被 送進體校是準備學乒乓球的,但教練覺得他年齡偏大,于是就“轉介紹”給了舉重教練朱日平。第一次見到張湘祥,朱日平就眼前一亮,那充滿霸氣的眼神與恰到好 處的身材比例,都讓朱日平認準了這塊“璞玉”,于是便登門與家長商量,讓張湘祥改練舉重。
當時第一個不樂意的就是黃玉曼,她怒氣沖沖地沖著朱日平就是一頓吼:“練什么舉重啊,這么苦的事情,而且我和他爸已經不高了,一練舉重,孩子就更長不高 了?!?/p>
但愛才的朱日平愣是相中就不放手了,為了能讓張湘祥去訓練,他經常騎著摩托車去張家游說,黃玉曼抵不住如此鍥而不舍的“拜訪”,終于答 應讓兒子練舉重。
愛他所選,選他所愛
在周圍人不 解的目光中,張湘祥開始了自己的舉重生涯。最開始的基本功訓練不但枯燥,而且常常會磕痛磨傷,兒子倒是很能吃苦,只是黃玉曼看著實在心疼,多次把孩子帶回 了家。但朱日平又開始不停登門拜訪,黃玉曼最終還是拗不過教練,又讓孩子去練了。
9歲那年,原本成績不錯的張湘祥在學業(yè)上開始落后,但在舉重 方面卻慢慢“上了道”。得知孩子的現狀,黃玉曼決定和張湘祥談一次,到底是選擇練舉重“一條道走到黑”,還是踏實回來上學,必須做個決斷。這時,朱日平再 一次出現了,他拍著胸脯保證道:“再堅持一兩年,他就能走出去了,這孩子今后肯定沒問題?!钡玫竭@樣信誓旦旦的保證,始終覺得自己是被朱日平“忽悠”的黃 玉曼才算是第一次安心把孩子送到了舉重館,她告訴張湘祥:“既然這樣,你就好好練出個名堂來吧”——時至今日,張湘祥依然記得這句話,“練出名堂”也成為 他時常鞭策自己的話。
犟兒子的“自作主張”
1995年,朱日平的話果然應驗了,12歲的張湘祥同時被北京體育大學和福州體校的舉重教練看中。當時,黃玉曼和張雨和力勸兒子去相對較近的福州,而非遙 不可及的北京,可遺傳了老媽倔強個性的張湘祥卻鐵了心要去更廣闊的天地發(fā)展。
夫妻倆拗不過倔強的兒子,只能答應下來。送子北上的那天,兩人依然沒有放棄“招安”的念頭,他們甚至跟張湘祥放出狠話來:不練出成績,就別回來,我們也不 會去看你??蓛鹤訁s叉著腰很歡快地跟爸媽揮手道別,這一次,兩人只有暗自垂淚的份兒了。不過夫妻倆還就這么犟,直到2000年張湘祥在悉尼奪得銅牌后,他 們才第一次去北京看了兒子。
媽媽“傻”,兒子也“傻”,但偏偏是這樣的“傻”,讓張湘祥近乎“一根筋”地愛上了舉重,也讓黃玉曼在張湘祥的人 生起步階段把好了舵向,她用一個母親本能的愛與呵護,幫助兒子翻開了嶄新的人生篇章。
母子情深
張湘祥奪冠之后,面對眾人的道賀,黃玉曼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:我只是個摘桃子的人。這一句話,輕輕帶過了自己為兒子付出的所有努力,但張湘祥卻不止一次 地表示,要強的媽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“貴人”。哪怕如今的張湘祥貴為奧運冠軍,可在黃玉曼眼里,他唯一的身份仍只是自己的兒子,就像一只貪玩而自由的風 箏,哪怕飛得再高再遠,那根線卻永遠攥緊在自己手中。當然,這里的“強勢”和“聽話”都只是相對而言,強勢老媽有脆弱的一面,而聽話兒子也有倔強的一面。
強勢老媽和聽話兒子
兒子是被“吼大”的
木匠出身的張雨和以前工作很忙,對孩子的管教就由黃玉曼一肩擔起。工廠環(huán)境練就了黃玉曼的大嗓門和竹筒倒豆子般的爽快個性,為人大大咧咧、做事風風火火的 她對張湘祥管教很嚴,她常笑稱張湘祥是個被“吼大”的孩子。
而在張湘祥心目中,媽媽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,面對從小天不怕、地不怕的兒子,唯一能夠“降服”他的,也就是黃玉曼了,連張湘祥自己也開玩笑地表示:“媽媽 說的都是對的,是‘圣旨’,她脾氣這么不好,我擰不過她,就只好照辦了?!?/p>
張湘祥小時候是左撇子,一年級的時候,黃玉曼怎么看都覺得兒子的“左撇子”習慣很別扭,就硬逼著他改過來,甚至還手把手教兒子寫字用筷?;?年時間,張 湘祥終于還是敗在了黃玉曼的耐性之下,被“強扭”成了右手將。
從1995年北上之后,張湘祥就變成了國家的“兒子”,這13年中,張湘祥從未在家里住過一晚,春節(jié)也從未回過家,全家人見面的時間,用“小時”就能算得 清了??杀M管如此,看到兒子現在的成績,黃玉曼依然高興不已,只是言語中更多了牽掛和不舍。
張湘祥曾說:“我能有今天,媽媽的功勞最大,她告訴了我很多道理,讓我知道什么該做,什么不該做?,F在看來,她每一個要求都是為我積累財富”——盡管是被 “吼大”的,但對張湘祥而言,這何嘗不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。
母子連心,一切都為對方好
這些年來,黃玉曼和張湘祥都養(yǎng)成了“報喜不報憂”的習慣,凡事都挑好的說。黃玉曼這么做,是為了堅決不給兒子添麻煩,讓他全力以赴拿金牌。張湘祥這么 做,則是為了不讓遠方的家人擔心——有什么事都自己扛著,母子倆的倔強和對彼此的牽掛可見一斑。
8月11日的奪冠之夜,黃玉曼經過一番“喬裝打扮”,出現在了人聲鼎沸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里,這距離她上一次見到兒子,已經有近3個月的時間了。這 次現場觀賽,黃玉曼把保密工作做到了家,只為了不讓緊張備戰(zhàn)的兒子分心。那一晚,在離黃玉曼座位不遠處的舉重臺上,張湘祥成了當仁不讓的主角,他以絕對優(yōu) 勢戰(zhàn)勝所有對手,繼8年前在悉尼奧運會摘銅之后,又一次親吻到了奧運獎牌,而且,這次還是“金鑲玉”呢。
雖然張湘祥的奪冠幾無懸念,但對黃玉曼來講,卻是個很揪心的過程。尤其是張湘祥在抓舉第二把的時候,因為手上脫皮而導致失誤,那一刻,黃玉曼的心幾乎被提 到了嗓子眼,緊張得臉色發(fā)青,坐在旁邊的張湘祥前教練眼看情況不妙,連忙掏出了保心丸。其實黃玉曼心臟哪有問題,分明就是被兒子嚇到了,當張湘祥第三把成 功舉起之后,伴隨著兒子得意的笑容,黃玉曼的這口氣也終于緩了過來。
聽媽媽的話,沒錯
13歲那年除夕,由于隊里一直有比賽,張湘祥就只能一個人待在冰冷的宿舍樓里,哪里也去不了。在張湘祥的成長日記中,有這樣一段描述:“當時我問自己, 我為什么要來這里,為什么不和家人在一起??赡苣欠N清冷的環(huán)境能讓人冷靜下來,我想起媽媽說的話,不管為什么來,但是既然來了,那就應該做好,總有一天, 我一定會感覺到溫暖”——那天晚上,張湘祥永遠都不會忘記。
黃玉曼從小就對張湘祥的學習很上心,就算兒子走上了舉重之路,她也常常告誡兒子: “無論你今后在哪里,一定不能停止學習。”高中學歷的黃玉曼曾有過很美好的大學夢,但上山下鄉(xiāng)的現實卻無情擊碎了這個夢想,所以她一直希望能在兒子身上延 續(xù)自己未完的大學夢。
12歲去北京之前,黃玉曼跟張湘祥“約法三章”:一是要聽教練的話,舉重學業(yè)兩不誤;二是要堅持給家里寫信,字如其人, 模樣長得帥還不夠,如果能寫得一手好字,那才配得上帥氣的外表。三是要學出名堂來,既然選擇了舉重這條路,那就要努力把金牌拿到手——在黃玉曼看來,文憑 是起碼的學歷承認,如果字寫得好,英語也說得溜溜的,那這個孩子就很OK了。
這些年來,張湘祥全部完成了媽媽的要求——
今年他已 完成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生的全部課程,順利拿下碩士學位,還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,成為整個中國舉重隊的高材生。
去北京之后,不管 訓練多苦,學業(yè)多累,張湘祥都堅持每月給家里寫信,而且每次都是給爸媽、外公外婆和爺爺各寫一封。剛開始,年幼的張湘祥寫過來的信上還常常夾帶著錯別字和 病句,黃玉曼就逐字逐字地改出來,然后在來信的反面再回信過去。這樣的書信往來不僅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交流,也讓張湘祥練出了一手剛勁有力的好字。